#西南政法大学考研[超话]#西政初试成…来自西政毓才法学考研…

2024年 9月 22日 作者 gong2022 0


??我是2023年的应届本科生,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定下了考公的计划,不过由于学业压力和学生工作负担比较重,一直到暑假八月份才正式开始备考学习。因为自己本科学校是一所还不错的211,自信和怀疑便一直相伴而生,自信是觉得公考题目没那么难,凭着自己学习能力可以拿下,怀疑则是面对周围同学不同的选择,以及众多求职岗位机会的犹豫。现在回想起来,公考真的是一个需要专注、沉淀的过程。

?

笔试

笔试阶段我没有报名线下班,以自己在家刷题为主。8月到11月,我先是写了一本较为简单的行测题,了解了自己各个模块的大致水平,再把网课和模块刷题结合起来练习了一个多月,然后就是开始了计时的训练,每周模考,近十年国考真题的模拟实训。

我的个人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擅长数学,语言文字则是非常弱势。在行测的时间分配和做题顺序上,我一开始是采用了网上点赞量很高的方法,压缩数量关系的时间,一大半题目都是靠猜,言语理解则放慢思考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多次尝试之后发现自己在言语理解部分花费的时间与正确率并不成正比,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数量、资料后则有显著变化,因此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算完至少6道数量关系,剩余4题简单估算加上猜题技巧便可以保证70%的准确率,资料分析一般都是最多错1个,做题顺序把资料分析部分提到了判断推理之前,这样我便把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最大,也弥补了言语理解的不足,国考73.2虽然没有发挥最好水平,但也在自己预期之内。

相比于行测,我花在申论的精力少了很多,也是因为我过于自信的缘故,在学习期间心浮气躁,听了几节网课后觉得“不过如此”、“不就是抄材料”、“大作文有什么好练的,上考场就有灵感了”,没有写完一篇作文,也没有计时写完一份完整的试卷。最后的分数也是给了我教训,61分是有一些拖后腿了,我经常想,如果申论再提高一些,面试也不会那么被动了。

?

面试

进入面试是我意料之中的,但没有想到仅仅比进面线高了不到3分,攻擂压力倍增,在面试班的选择上更加谨慎,特别是比较了多家机构课程设置和地面班开课前后的安排,在试听了邓淳老师的直播课后立刻被吸引了,很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风格,最终选择了纵横公考。

第一阶段是线上托管,每天在群里都会发布后一天的学习任务,各个题型都有相应的讲解和练习视频,也有上传自己练习音频的任务,群里的老师会及时点评。流畅答完三分钟对于第一次练习面试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每道题都是练了几次才录制成功,几天的托管练习让我快速入门面试,老师的点评也让我意识到即便属于 “比较能说”的一类人,在表达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重复、过多语气词、过于口语,如果是自己练习很难发现,这既要有专业的老师指出问题,又要对自己高要求纠正表达细节。

?

第二阶段来到了地面班,这是我形成自己答题思路并积累信心的时期。前几天更多是跟着老师的逻辑学会把要点答全,在碰到陌生考题时如何去思考,后半期随着小组练习的增多,我逐渐摸索出了自己习惯的答题方法,让自己保持自然流畅的表达,让自己和考官都能“听得懂”。

特别想分享两个点:一是笔记,我用了两个笔记本,一个是跟随上课的笔记,

特别是去捕捉老师上课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如何想到这一要点,某一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制度要求,怎么样让自己答题有亮点,同学答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些笔记可能只有短短一行,笔记本上的排版也比较细碎,但是积累起来非常实用。另一个则是课后自己的学习积累,因为报考的税务,所以我查阅了公众号和官网新闻,记下了较为专业的素材,有人物事迹也有最新政策、数据,不需要太多,分类选取自己能记住的即可,以税务宣传为例,我就是以主体区分,浏览了大量税务宣传月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基本上可以应对大多数考题。

二是多交流,交流可以把自己学进去的知识更好地表达出来,也能最快发现自己的缺点。我在大学期间组织过一些活动,对组织计划题很有话说,在一节课上我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组织题的理解,老师又进行更细致的讲解,让这个题型的答题有侧重有亮点,跳出了原本的模板束缚,下了课之后同学之间又继续讨论着自己的想法,那一刻我发现面试班原来可以这么快乐,思维的碰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此氛围也是从一而终的,十几人的小班给了我们充足的交流机会,邓淳老师、蓝豫老师、余墨老师轮流来到各个小组,记录答题内容并点评,

?

课堂上也有多次一对多、三对多练习,大家可以一起发现问题,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

第三阶段就是面试班后面试前,我将这十多天称为保持状态、查漏补缺、稳定心态的阶段。纵横依然进行线上托管,这时的课程从题型学习变成了广泛了解社会热点,还有丰富的书籍、面试热点打卡进行补充,即便此前不太关注新闻,也能在系统的学习下侃侃而谈社会热点,我利用好这一阶段补齐了此前忽略的部分社会领域和税务专业工作,甚至开始结合当时热点、前几天的考场真题自己估题答题。

在班级群里,老师们特别负责,我们问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秒回,也会进行拓展补充,关注大家的心理动态。但只学不练是不够的,我和面试班的几个小伙伴组建了微信群,每天抽签分组,互相出题进行小组练习,答完题后我们会花大量时间复盘,不再追求练习的数量,而是重视思考的深度。临近考试我很焦虑,害怕攻擂失败,但前期学习的成果就是我的底气,每当出现畏惧心理我都会找出多个让自己完全相信自己的理由,总有人要成功的,为什么不是你呢?

?

现场

没有意料之中的紧张,在备考室准备的时间非常充足,除了在纸上列出框架,我基本上可以在脑海里大致把每道题陈述一遍,这得益于地面班练习时合理又严格的计时,已经养成了快速思考的能力,又怎怕考场的那一点点压力。进入考场后我一如既往地放松流畅,想要自信的表现,关键在于相信自己的思考,相信自己的答案,也要适当转变心态,这不只是答题,更是利用好半小时尽可能展示最好的自己。

?

一些写给应届生的话

看起来我的公考很顺利,应届生直接上岸,其实这半年多的波折不少,也会是大多数应届生都会面临的:

1.要不要参加秋招,要不要兼顾考研?

先说结论,秋招可以参加,兼顾考研不太可能。9月我面对秋招非常焦虑,生怕自己考公失败又没有找到其他工作备选,于是回到学校参加秋招宣讲和面试,又在网上投简历,收到了几个offer,但是都不太满意,于是抱着“我一定会考公上岸”的心态拒绝了。要是想更多选择不妨试试秋招,有合适单位更好,没有也会增加考公的动力,让自己发自内心的向往考公上岸,且调剂一下单调的备考生活;如果对考公有信心也可以不参加秋招,孤注一掷的勇气会让你更加强大;但国考与考研时间冲突比较明显,二者竞争都很激烈,要是想兼顾可能得不偿失。

2.众多考公机会怎么选择?

能报尽报,但是要有侧重点。国考、省考、选调的考点区别不大,题量、时间分配还是明显不一样的。我着重准备了江苏省考和国考,国考后也参加了其他的考试,但成绩大不如前。如果和我一样属于一鼓作气风格的,那么建议缩短战线,如果是渐入佳境类,通过考场攒经验也很不错。第一次上考场真的会紧张,我在江苏省考前一晚几乎没睡着,考场上手都有点抖,但为我第二次上考场做了充足准备,三周后国考心态就轻松了很多,发挥也更好。

3.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考公?

第一是坚定自己的选择,只有发自内心想考,才能考得上;

第二是足够的重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真理,想要考场灵光一闪基本上不可能,踏踏实实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

第三是沉稳,保持好节奏,在考试期间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意外因素干扰,但这些不能成为阻挡自己的理由,12月我接连经历了支持的球队世界杯输球、出乎意料的国考重启、省考发挥失利、阳了,等到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做了行测模考只有62分,距离国考仅剩不到两周,我的方法只有通过大量刷题找回状态,把过去的放在一边,只有下一场考试才是最重要的;最后是自信,前期的所有准备都是给自信的积累,全力投入,一定会看到自信又勇敢的自己。

?????